初见这本书的标题,我以为讲的是稻草人的故事——一个默默无闻的守着一片寂寥麦田的角色,眼望风吹麦浪,孑然一身。后来得到的是出乎意料的结果:不过是一个和我一般大的男孩却渴望以大人的姿态来守护着一大片麦田,麦田里有着无忧无虑的孩子。
勉强读了20多页就放弃了。不过是一个少年无意义的牢,生活中再琐碎不过的事被一件件的搬面,用粗俗至极的语言去描述记录,有什么意思?真不知道是怎么排上畅销书榜第一名的。我当时这样想着,在读完这本书后,想法却是一百八十度转变。
主人公霍尔顿也不过才16岁,这样的书才是他的内心独白啊!塞格林真是把他写到人心坎儿里去了。这个迷惘的小主角似乎不是很适应他的身份,跌跌撞撞的生活着。他在性格上缺乏逻辑,过于感性,过于善良,又过于直白。内心深处他有那种与人交往的本能,但他又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有现在的话来说,他的情商就是负的——所以他很难获得或多或少已经融入这个世界的人的理解。但他又并不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理解,他打心眼儿里厌恶着这个功利虚伪的世界,因此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逆反、愤怒、痛恨。他在社会中发现自己无法与之交融,无法与人沟通找到精神上的共鸣。他回顾自己荒唐的生活,又感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空虚彷徨。在这一点上,这个在他人眼里无可救药的孩子又是那么矛盾,那样令人心碎。
是的,在大人眼里他确实算不上一个好孩子:对生活的一切腻烦,三番两次被学校开除,他本人却对此习以为常。他离开学校,去小旅馆,去,去叫,却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些东西。那些寻欢作乐故作姿态的男男女女让他感到惊讶、恶心,而又无聊。他会自甘堕落吗?不,他不会,因为他是霍尔德。他会给修女们钱,会与虚情假意的女友分手,也会对年幼的小菲敞开心扉。
还记得他告诉菲,他要做个“麦田守望者”,看着几千几万个孩子在麦田里玩耍,不让他们跑到悬崖边上去。他说,那是一个“混账的悬崖边”。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他只是不想让孩子们的童真被污秽的世界沾染?这真是一个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不是吗?
在故事的最后,霍尔顿带菲去玩。大雨如注。霍尔顿坐在长椅上,看着菲坐在木马上旋转,任凭豆大的雨水将自己淋湿。大雨让大人们都走了,只剩下他和孩子们。尽管不是在麦田,但我觉得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守望者。也许是冰冷的雨水让他醍醐灌顶,也许是菲坐在旋转木马上的模样让他感到快乐与美好,亦或是些其他什么东西,使他真的长大了,在一场大雨后迎来了天晴——虽然他还说着对下一个新学校的抱怨。不过这才是霍尔顿啊!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希望他能做个永远的彼得·潘——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永远留着那份童真,并用个人魅力去唤醒其他人的童真。然而,他终究不是彼得,他没有那个义务。他只是想守望者麦田里的孩子们,至于大人们,那不是他所关心的话题。假使有一天,霍尔顿长大了,我愿他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让世界改变自己。不过,霍尔顿,在你长大之前,就让我永远记住你年轻的模样吧。那个在白纸黑字里恣情生活的男孩儿,那个在我的心里刻画模样的身影。
我喜欢霍尔顿,我不会掩饰这一点,那么我又是否可以真正说出,我喜欢到了嫉妒?为什么有人能活得如此随意,就这样遵从本心?为什么有人干净到得用“叛逆”来?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又做不到这一点:我想到处闯闯,但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我想疯狂一回,但又患得患失;我想为自己而活,却又忘不了大人们的劝诫;我想遵从本心,可又抗拒不了那卑微的根深蒂固的坚持……终究只是“我想”而已。我是这样地活着,但正是因为我这样活着,才有许多可爱的朋友,可亲的家人,可敬的长辈。我是这样地活着,这样天真的相信乞讨的人都举步维艰,做官的人都清正廉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是那温柔而残忍的时光让我明白,这大千世界,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浮生百态,千变万化。没有叶子挡住了我的视线,是我把自己缩在了壳里。
从现在开始尝试不算晚吧?尝试做个真正的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纵然是那狂风暴雨的摧残,烈日炎炎的灼晒,也终有结束的一天。等我迎来那和暖的阳光,亲爱的霍尔顿,我一定会在麦田里遇见你,捉到你,我会记得你。这是我直面这个世界,接受无边时光后的唯一能对你许下的承诺。
【做真正的自己_1】相关文章: